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幼苗的光能利用及其耐光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宋宁
郭平毅
原向阳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化学调控与化学除草实验室
关键词
黄芪属;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叶绿素荧光; 热耗散; 耐光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以盆栽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幼苗为试验材料,测量2种黄芪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利用率及耐光性等指标的日变化,以探讨它们的光能利用、热耗散以及耐光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进程推进,2种黄芪的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NPQ)、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均在光照最强时出现,且膜荚黄芪始终大于蒙古黄芪;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qP)、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先降低后升高,在光强最大时值均最低,蒙古黄芪始终大于膜荚黄芪。(2)在过剩激发能(E)相差不大情况下,蒙古黄芪的PSⅡ天线色素吸收能量中用于光化学反应相对份额(P)的日均值及光照最强时的值均显著大于膜荚黄芪;膜荚黄芪的天线色素热耗散相对份额(D)始终大于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初始斜率(α)略大于蒙古黄芪,但是膜荚黄芪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最小饱和光强(EK)均是小于蒙古黄芪。可见,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幼苗均能适应初夏强光照条件,但蒙古黄芪在强光下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光能利用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耐光性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膜荚黄芪。
引用
收藏
页码:2283 / 2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陕西中药材GAP栽培技术.[M].李思锋主编;陕西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科学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2]  
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调控.[M].匡廷云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药用植物栽培书系.[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5]   New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A redox state and excitation energy fluxes [J].
Kramer, DM ;
Johnson, G ;
Kiirats, O ;
Edwards, GE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04, 79 (02) :209-218
[6]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of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the Photosystem II light harvesting efficiency.: A repetitive flash fluorescence induction study [J].
Koblízek, M ;
Kaftan, D ;
Nedbal, L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01, 68 (02) :141-152
[7]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The Basics.[J].G H Krause;E Weis.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1,
[8]   不同剂量137Cs-γ辐射对毛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桂仁意 ;
刘亚迪 ;
郭小勤 ;
季海宝 ;
贾月 ;
余明增 ;
方伟 .
植物学报, 2010, 45 (01) :66-72
[9]   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 [J].
吴雪霞 ;
陈建林 ;
查丁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1) :164-169
[10]   两种杂交杨品系光合系统Ⅱ叶绿素荧光特征 [J].
尤鑫 ;
龚吉蕊 ;
段庆伟 ;
葛之葳 ;
闫美芬 ;
张新时 .
生态学报, 2008, (11) :5641-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