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被引:7
作者
华元春
机构
[1] 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占补平衡; 基准耕地; 等别折算系数; 标准样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评价方法探讨——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 [J].
崔邢涛 ;
许皞 ;
薛保民 ;
郝娜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88-92
[2]   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初步研究 [J].
陈昌春 ;
黄贤金 ;
彭补拙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3) :439-444
[3]   耕地质量预警 [J].
刘友兆 ;
马欣 ;
徐茂 .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6) :9-12
[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内涵及实现途径 [J].
林培 ;
程烨 .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03)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