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10
作者
何斌 [1 ]
徐义刚 [1 ]
肖龙 [1 ]
王雅玫 [2 ]
王康明 [3 ]
沙绍礼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四川攀西地质大队
[4] 云南第三地质大队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沉积响应; 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 地幔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1.007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