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10
作者
乔榛 [1 ]
蔡荣 [2 ,3 ]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黑龙江大学
[3] 东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民法典;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21.01.004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凸显。《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属性界定以及相应保护规定,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立法依据。但是,个人信息随技术变化还有许多方面不甚明确,适应这种变化的法律要求会不断提高。在《民法典》的视域下,不仅可以看到要保护哪些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属性和实施保护的基本取向,还可以发现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打造法律保护盾 [J].
程啸 .
人民论坛, 2020, (24) :118-120
[2]   个人信息安全标准化进路的反思 [J].
崔俊杰 .
法学, 2020, (07) :162-174
[3]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 [J].
程啸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1001-1017
[4]   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J].
王春晖 ;
程乐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3) :1-14
[5]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6]   关于《民法典(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完善建议 [J].
刘金瑞 .
中国信息安全, 2020, (04) :78-81
[7]   论民法典编纂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J].
张彤 .
行政管理改革, 2020, (02) :28-34
[8]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9]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10]   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J].
蒋海 ;
萧松华 ;
齐洁 .
当代经济科学, 2004, (04) :15-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