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量增价跌”现象的反思

被引:9
作者
田国强
何秀荣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豆; 价格; 供给侧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F326.12 [经济作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内容之一。自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连续2年大幅增加,2017年大豆总产量达到1 420万吨,较2015年增加了241万吨。然而,国产大豆产量增加并未减少大豆进口,反而降低了国产大豆的收购价格。2017年新豆上市初期价格低于2016年同期且跌速较快,黑龙江哈尔滨和佳木斯食用大豆2018年2月底的收购价格较2017年9月初的价格下降了11.7%和11.3%,形成了"量增价跌"或"豆丰价贱"的局面。究其原因,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已具有鲜明的品质和用途差异,形成了食用大豆市场和油用大豆市场2个相对独立的大豆市场。因此,当国产大豆明显增产时,不会减少油用大豆进口,反而因国产食用大豆供给增加降低了国产食用大豆的价格。应当对国产大豆的相关看法和政策重新进行审视和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