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中特异性抗原的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燎,雷莉,冯瑞元,阎和平
机构:
[1] 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来源:
关键词:
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特异性抗原;分析;
D O I:
10.13215/j.cnki.jbyfkztb.1996.03.008
中图分类号:
R383.15 [];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摘要:
用胃蛋白酶消化旋毛虫感染鼠肌肉,获得肌肉期幼虫。37℃,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幼虫,控制虫体死亡率低于5%。每24hr收集上清培养液,即为分泌排泄抗原(ESA)。共获10天次ESA(ESA_(1d~10d))。应用SDS-PAGE及氨银染色技术进行蛋白组份分析显示:各天次ESA的主要蛋白区带数及位置基本相同,分子量范围在96~14kd,主带3条,分别为48,53和58kD蛋白组份。应用Western-blot技术进行免疫识别分析显示:旋毛虫病人血清对各天次ESA的免疫识别结果相似,识别的抗原组份有7~8条区带,均有上述3条主带。正常人、蛔虫病人和囊虫病人血清均未能识别任何区带。肺吸虫病人血清能识别2~3条抗原区带,但其分子量位于24~14kD之间。血吸虫病人血清也能识别2~3条抗原区带,其分子量位于18~14kD之间。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死亡虫体抗原污染条件下,较长期内培养肌肉期幼虫获得的各天次ESA,其成份和免疫识别效果基本无改变,各天次ESA中的46~58kD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