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广东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特征的诊断与模拟研究

被引:49
作者
夏茹娣 [1 ,2 ]
赵思雄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锋前暖区; 暴雨; β中尺度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对雷达、卫星、地面等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对2005年6月广东(粤中)地区特大持续性暴雨的β中尺度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β中尺度系统是该次广东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制造者,当地的喇叭口地形非常有利于β中尺度系统的触发与维持。β中尺度系统发展初期有一些更小的γ中尺度系统的活动,它们形成带状,逐渐发展合并为β中尺度系统。(2)在较为成功的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模式输出资料对β中尺度对流雨团P作了仔细分析,结果显示低层对应风场的辐合,高层对应风场的辐散,这种高低空散度场配置非常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β中尺度雨团中心对应着上升运动,而在雨团北侧有弱下沉气流的补偿。引起降水的β中尺度系统多位于锋前暖区的相对更暖区域。(3)在同一次暴雨过程中,粤桂两地同处锋前暖区,对其风场上的异同点作了比较。共同点是低层均存在风场的辐合。但广西为风速辐合,辐合中心具移动性,而广东为风向辐合,有明显辐合线,辐合中心,稳定少动。(4)地面辐合线上的扰动以及地面较强的温湿对比区的热力作用对于β中尺度系统的触发可能有重要的影响。地面资料提供了很有用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工具。(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锋前暖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地形、地面风、温、湿分布对其影响的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8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005年6月广东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 [J].
王婷 ;
吴池胜 ;
冯瑞权 .
大气科学 , 2008, (01) :184-196
[3]   香港特大暴雨β中尺度线状对流三维结构研究 [J].
刘淑媛 ;
孙健 ;
王洪庆 ;
陶祖钰 .
大气科学, 2007, (02) :353-363
[4]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熊文兵 ;
李江南 ;
姚才 ;
王安宇 ;
冯瑞权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90-97
[5]   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 [J].
夏茹娣 ;
赵思雄 ;
孙建华 .
大气科学, 2006, (05) :988-1008
[6]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 [J].
蒙伟光 ;
李江南 ;
王安宇 ;
冯瑞权 ;
古志明 ;
闫敬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68-376
[7]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研究 [J].
陈敏 ;
郑永光 ;
王洪庆 ;
陶祖钰 .
气象学报, 2005, (03) :313-324
[8]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 [J].
陈红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4, (01) :32-47
[9]   暴雨雨团中β尺度流场结构的数值模拟 [J].
吴庆丽 ;
陈敏 ;
王洪庆 ;
陶祖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8) :1437-1440+1446
[10]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5) :63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