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共享安全”的理论渊源

被引:6
作者
魏志江
机构
[1]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2] 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
关键词
共享安全; 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学派; 共建共存共享安全观; 东亚传统安全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共享安全"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理论体系和话语权的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的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和"共享"为核心的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的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的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的"共依""共存""共建"和"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的安全和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了安全和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绳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和"共享"安全的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7+156 +156-1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宗藩体制:东亚传统国际安全体制析论 [J].
魏志江 .
现代国际关系, 2014, (04) :40-46+64
[2]   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 [J].
余潇枫 .
国际安全研究, 2014, 32 (01) :4-34+157
[3]   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对“十八大”报告的战略解读 [J].
袁鹏 .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05) :1-9
[4]  
国际体系[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刘鸣, 2006
[5]  
左传[M]. 岳麓书社 , (春秋) 左丘明, 2006
[6]  
先秦政治思想史[M]. 天津古籍出版社 , 梁启超著, 2003
[7]  
二程遗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程颢, 2000
[8]  
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陈尚胜等著, 1999
[9]  
贾谊新书扬子法言[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贾谊 著, 1989
[10]  
吕氏春秋[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战国)吕不韦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