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被引:2
作者
于开红 [1 ]
桂河清 [2 ]
机构
[1] 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 聊城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 理论基础; 物质变化裂缝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15 ;
摘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要求。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物质变化裂缝理论的视角,分析对比了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海绵城市理论,发现它们大多数都只关注与技术层面问题,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国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绵城市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资本主义“两头在外”的可持续发展之批判 [J].
于开红 .
改革与战略, 2016, 32 (11) :50-54+81
[4]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J].
仇保兴 .
中国勘察设计, 2015, (07) :30-41
[5]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J].
俞孔坚 ;
李迪华 ;
袁弘 ;
傅微 ;
乔青 ;
王思思 .
城市规划, 2015, 39 (06) :26-36
[6]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J].
吴伟 ;
付喜娥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 :67-71
[7]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J].
张华 ;
石峰 ;
翁皓琳 ;
李强 ;
张从菊 ;
宋华 .
低温建筑技术, 2009, 31 (08) :114-116
[8]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J].
于峰 ;
史正涛 ;
彭海英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8) :54-58+65
[9]   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及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 [J].
郝天文 .
给水排水, 2005, (11) :39-42
[10]   可持续发展:我们忽略了什么? [J].
赵磊 .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04) :44-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