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

被引:20
作者
刘华
余维彬
张云峰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方债; 公共品; 分税制;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03.02.009
中图分类号
F812.7 [地方财政];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考察西方国家地方债的特点后 ,对地方政府债的经济学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了探讨 ,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经济学机制是公共品与信息对称 ,地方政府具有提供公共品的职能以及公共品供应边界的确定原则 ,并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 ;同时 ,还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保障是独立的财政权、分税制和地方政府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认为我国目前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制度条件暂不成熟 ,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的改革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地方公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选择 [J].
张海星 ;
赵恒群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0, (03) :46-48
[2]  
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集.[M].刘尚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