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的选择:概念、议程与方向

被引:11
作者
张勇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关键词
日本外交; 吉田主义; 安倍路线; 和平主义; 日美同盟; 中日关系;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6.06.045
中图分类号
D831.3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战败后,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家基于对国家特性的重新认知,确立了以全力发展经济、轻军备及对美协调三大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吉田主义",为日本描绘出复兴的蓝图。在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及外交本质的合力之下,日本外交得以挣脱战前的扩张路线,在摸索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主要特征,则系于"宪法九条"、"日美同盟"、"经济中心"与"历史遗产"四位一体。其中,"宪法九条"与"日美同盟"这两大选择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并不相同,因此也屡遭质疑与局部修正,但"吉田主义"凭借其内在的强韧性,即使在冷战后依然维持了整体结构上的相对稳定。然而,这一局面在第二次安倍执政时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外交的和平主义精神正经历实质性考验。日本明显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突破既有思维、法制及惯例的框架,外交体制也在经历重大调整。这一总体战略形态及外交体制的变化,无论对日本自身,还是对亚洲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涵。展望未来,能否真诚反省历史,致力国际协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日本外交所面临的"世纪性"课题。一个不甘衰落而积极挑战自己的日本,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亚洲?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日本须减少战略误判,戮力合作。没有健全的亚洲外交,日本外交难有未来。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83
页数:3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世界秩序.[M].基辛格.中信出版社.2015,
[2]  
日美同盟真相.[M].孙崎享.新华出版社.2014,
[3]  
当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础.[M].(美) 纳吉塔 (Najita;T.)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4]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M].(日) 川岛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布莱克威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M].邓正来;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6]  
日本大战略与东亚的未来.[M].(美) 塞缪尔斯 (Samuels;R.J.)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  
外交辞典.[M].(英) 贝里奇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当代外交学.[M].陈志敏; 肖佳灵; 赵可金;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  
国家间政治.[M].(美) 摩根索 (Morgenthau;H.J.)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外交理论与实践.[M].(英)杰夫·贝里奇(G.R.Berridge)著;庞中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