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社会融资规模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基于金融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31
作者:
陈小亮
[1
]
陈惟
[2
]
陈彦斌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来源: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定量增长目标,部分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社会融资规模将取代M2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使用SVAR模型,从金融创新的视角对社会融资规模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性的确优于M2,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性同样已呈现下降趋势,因为它难以涵盖金融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型融资方式。据此,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应彻底转变思路,培育出以Shibor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中介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