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气层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被引:14
作者
刘厚彬 [1 ]
孟英峰 [1 ]
万尚贤 [2 ]
李皋 [1 ]
蒋祖军 [3 ]
吕滨 [4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3]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4]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储量室
关键词
气体钻井; 高压气层; 井壁稳定性; 评价方法; 孔隙压力; 拖曳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21 [钻井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2001 ;
摘要
在利用气体钻井技术揭开高压气层的初期,由于低密度气体在井底产生的压力很小,远远低于气层的孔隙压力,高压气层的气体在压力势差作用下由地层向井眼高速流动,导致高压产气层段井壁稳定性下降,易引起井下复杂事故。通过分析高压气层高速产气影响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建立了一套高压产气层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结果发现:高压气层高速产气过程中,一方面导致产气层近井壁地带的孔隙压力降低,形成一个压降漏斗,作用在井壁表面岩石上的有效应力增加,有利于气层的井壁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产层孔道迂回曲折,高压气体在快速流出地层时,在近井壁地带会产生一个附加径向应力,降低了井底气体对井壁岩石的有效支撑作用,不利于气层的井壁稳定。综合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后发现:高压产气层被气体钻井揭开瞬间,气层井壁表面岩石稳定性最差;随后,井壁表面岩石孔隙压力降低,井壁稳定性变好;随着产气层暴露时间的增加,气层深部位置点高压气体开始流动,井壁稳定性先变差后变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121 +1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气体钻井条件下泥页岩自发吸水规律研究 [J].
周玉良 ;
孟英峰 ;
李皋 ;
刘厚彬 ;
姚敏 ;
曹永辉 .
石油钻探技术, 2009, 37 (06) :31-34
[2]   超深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J].
刘厚彬 ;
孟英峰 ;
李皋 ;
李维轩 ;
王延民 .
天然气工业, 2008, (04) :67-69+142
[3]   射孔完井出砂预测新模型及其在射孔优化中的应用 [J].
雷征东 ;
安小平 ;
李相方 .
油气井测试, 2006, (06) :10-13+72
[4]   考虑拖曳力的出砂预测新模型及应用 [J].
雷征东 ;
李相方 ;
程时清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01) :69-72+86
[5]   作用在裂隙中的渗透力分析 [J].
柴军瑞 ;
仵彦卿 .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01) :29-31
[6]  
川西高压高产气藏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刘厚彬.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