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被引:10
作者
张家声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麻粒岩; 伸展塌陷; 拆离带; 山西省;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7.05.010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又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温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现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M1,M2)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1事件中形成的。早期构造-热事件表现为区域地壳挤压加厚和随后发生的伸展拆离。其峰期变质温度达800—900℃,压力达1.2-1.4GPa;在异地变质沉积岩中,早期构造-热事件的峰值温度大致为800℃,压力为0.8GPa左右,形成了与岩性层平行的面理,井发育大量S型花岗岩。基底和异地盖层中的早期构造代表M1变质事件在不同地壳层次上的产物。两者沿大型拆离带的位移调整发生在M1的晚期(D3):拆离带上盘的盖层岩石表现为侧向位移滑脱,其中D3期构造记录了比减压更为显著的冷却过程;相反,拆离带下盘的基底岩石则表现为与卸载有关的垂向运动,因而记录了0.4—0.6GPa的减压抬升。M2期间发育了同时切过基底和盖层的北东向走滑带,同时伴随着某些抬升。M2的峰期压力为0.4—0.6GPa,温度为650-700℃。上述低角度拆离带和所得到的P-T轨迹,意味着紧随地壳加厚之后的均衡调整过程发生了伸展拆离。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14+563 +563-5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怀安蔓菁沟早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 [J].
郭敬辉 ;
翟明国 ;
张毅刚 ;
李永刚 ;
阎月华 ;
张雯华 .
岩石学报, 1993, (04) :329-341
[2]   内蒙集宁地区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卢良兆 .
岩石学报, 1991, (04) :1-12+99
[3]   恒山灰色片麻岩和高压麻粒岩包体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仁民 ;
陈珍珍 ;
陈飞 .
岩石学报, 1991, (04) :36-45+101
[4]   内蒙集宁群变质岩系U-Pb和Rb-Sr协同位素年龄的讨论 [J].
沈其韩 ;
刘敦一 ;
王平 ;
高吉凤 ;
张荫芳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2) :165-178
[5]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cordierite and garnet in pelitic compositions at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J] . B. J. Hensen,D. H. Gre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