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桐庐I型和相山S型两类碎斑熔岩对比
被引:141
作者:

王德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刘昌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沈渭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繁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3] 南京
[4] 南京
来源:
关键词:
I和S型碎斑熔岩;
地球化学特征;
Sr,Nd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浙西桐庐I型和赣东北相山S型碎斑熔岩为代表,对两类不同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系统对比。桐庐I型具有相对贫SiO2(<68%)、相对富Na2O、贫K2O(Na2O/K2O>0.78)、低的Rb/Sr(<0.9)和ISr(t)值(0.7060)以及高的εNd(t)(>-6.0)等特征,表明源区为基性变质火成岩;相山S型含岩浆结晶的富铝矿物石榴石和红柱石,具有相对富SiO2(2>68%)、低的Na2O/K2O(<0.78)、高的Rb/Sr(>0.9)和ISr(t)值(>0.7100)以及低的εNd(t)值(<-6.0)等特怔,其源区为变质沉积岩。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江西相山碎斑熔岩成因和钾长石亚显微结构[J].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2, (03) : 243 - 251+28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薛纪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沈渭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富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2] 江西东乡—相山中生代火山岩中富铝矿物的发现和成因意义[J]. 地质论评, 1992, (02) : 157 - 163+20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沈渭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华南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类型划分和成岩物质来源[J]. 地质学报, 1990, (01) : 43 - 5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沈渭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相山及邻区七个火山盆地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J]. 现代地质, 1988, (04) : 440 - 450徐海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地质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德兴银山铜铅锌矿床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间的关系[J].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4) : 287 - 294杜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陈克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
- [6] 中国东南部碎斑熔岩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的探讨[J].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5, (01) : 1 - 21陶奎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黄光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王美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尹家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占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谢家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 [7] 浙江桐庐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 地球化学, 1983, (04) : 329 - 3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金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刘昌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陈克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曾家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
- [8] 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判别准则[J]. 物化探电子计算技术, 1983, (02) : 26 - 34牟惟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刘昌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
- [9]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J]. 岩矿测试, 1982, (03) : 15 - 24+8王德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周金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刘昌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陈克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周新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薛纪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楚雪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岩石学特征[J]. 岩矿测试, 1982, (02) : 1 - 1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德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刘昌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陈克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