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及其在基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19
作者
卢应发 [1 ,2 ]
路韬 [1 ]
周建军 [3 ]
吴新星 [1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3] 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的本构理论; 岩土体力学特性; 桩-土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D O I
10.16285/j.rsm.2013.04.027
中图分类号
TU473.1 [桩基];
学科分类号
081401 ;
摘要
首次将岩土体荷载与位移特征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并定义高地应力的判别标准。提出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可以描述在不同正压力(或不同围压)下应力(或荷载)与应变(或位移)的全过程特征,只有3个描述材料结构和状态的力学参数。该理论不仅可以描述单个材料,也可以描述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和两种不同材料界面等力学特性,变形可达任意值。对于长沙湾特大桥基桩,在不同静载荷作用下不同土体与桩之间的力学特性采用新本构理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本构理论可以描述不同岩土体和岩土体与基桩之间的力学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桩-岩摩擦黏着特性的试验与分析 [J].
宋兵 ;
蔡健 .
岩土力学, 2011, 32 (08) :2313-2317
[2]   不同桩端土承压钻孔灌注桩模型试验研究 [J].
刘锟 ;
赵春风 .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 (03) :490-495
[3]   砂土中抗拔桩与抗压桩模型试验研究 [J].
陈小强 ;
赵春风 ;
甘爱明 .
岩土力学, 2011, 32 (03) :738-744
[4]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J].
杨光华 ;
苏卜坤 ;
乔有梁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193-2200
[5]   后注浆抗压桩受力性状的试验研究 [J].
张忠苗 ;
张乾青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3) :475-482
[6]   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 [J].
杨光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4) :679-686
[7]   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相互作用研究 [J].
张建新 ;
吴东云 .
岩土力学, 2008, (02) :541-544
[8]   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 [J].
杨光华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11) :1927-1931
[9]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超长单桩桩端承载力的研究 [J].
吴鹏 ;
龚维明 ;
梁书亭 .
岩土力学, 2006, (10) :1795-1799
[10]   桩端条件对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 [J].
袁振 ;
陈锦剑 ;
王建华 .
岩土力学, 2006, (08) :1398-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