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东风冷空气与地形相互作用背景下北京局地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14
作者
雷蕾
孙继松
王华
丁青兰
吴庆梅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局地强降水; 偏东风冷空气; 地形作用; 探空订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3 []; P426.61 [普通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综合使用自动站、卫星TBB、探空、BJ-ANC雷达拼图、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风场以及NCEP/GFS0.5°×0.5°分析资料,对漏报的2013年6月4日白天北京局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在弱天气尺度背景(即没有明显西来槽和高空冷空气等天气尺度系统强迫)下产生的,且北京地区低层被由渤海湾侵入的偏东风(冷空气)控制,大气层结上暖下冷,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夏季强对流天气发生背景,因此造成其预报失误。(2)高空正涡度平流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但不足以触发强对流,其主要触发机制是低层偏东风冷空气侵入以及暖湿空气在冷空气和地形相互作用下强迫抬升,这一点在今后强对流预报中尤须关注。(3)当夏季早晨850 h Pa以下出现逆温层时,若当日白天太阳辐射升温状况良好,08时探空资料在使用时应进行订正,T-logp图订正后显示北京具有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此外,较大的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边界层内较大的湿度层结均为雷暴下山后明显增强并造成局地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4)雷暴前侧出流与东南风形成的辐合线造成了中尺度对流单体不断东移。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对北京地区一次下山突发性增强风暴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 [J].
肖现 ;
王迎春 ;
陈明轩 ;
高峰 .
气象学报, 2013, 71 (05) :797-816
[2]   对流层低层偏东风对北京局地暴雨的作用 [J].
张文龙 ;
崔晓鹏 ;
王迎春 ;
李青春 ;
黄荣 .
大气科学, 2013, 37 (04) :829-840
[3]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孙继松 ;
何娜 ;
王国荣 ;
陈明轩 ;
廖晓农 ;
王华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18-225
[4]   复杂地形下北京一次局地雷暴新生和增强机制初探 [J].
黄荣 ;
王迎春 ;
张文龙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32-241
[5]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 [J].
陈双 ;
王迎春 ;
张文龙 ;
陈明轩 .
气象, 2011, 37 (07) :802-813
[6]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J].
雷蕾 ;
孙继松 ;
魏东 .
气象, 2011, 37 (02) :136-141
[7]   北京局地降水中地形和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 [J].
丁青兰 ;
王令 ;
卞素芬 .
气象科技, 2009, 37 (02) :152-155+261
[8]   地形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 [J].
孙继松 ;
杨波 .
大气科学, 2008, (06) :1352-1364
[9]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孙继松 ;
王华 ;
王令 ;
梁丰 ;
康玉霞 ;
江晓燕 .
大气科学, 2006, (02) :221-234
[10]   地形对“00.7”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张朝林 ;
季崇萍 ;
Ying-Hwa Kuo ;
范水勇 ;
轩春怡 ;
陈敏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5) :57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