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材料产业对接的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9
作者
王昱 [1 ]
丁四保 [1 ]
陈才 [1 ]
张云逸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关键词
产业对接; 区域合作; 蒙东地区; 东北三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随着2007年8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审批通过并付诸实施,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区域合作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对接是区域合作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基于产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本文从原材料产业入手,从产业对接的视角来审视两地区间的合作。文章首先综述了两地区原材料产业对接的现状,对其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在构建潜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两地区间在原材料领域的合作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对接潜力巨大且空间广阔;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推出了若干对于产业对接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主体功能区划等新的区域开发模式下协调产业对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阐述了对未来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在原材料领域产业对接发展走向的构想。同时以"协调利益、多方共赢"为目标,提出深化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的相应对策和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依托资源优势 培育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J].
李大勇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75-76
[2]   试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管理的影响 [J].
陈潇潇 ;
朱传耿 .
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2) :21-25
[3]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傅伯杰 ;
赵文武 ;
陈利顶 .
地理学报, 2006, (11) :1123-1131
[4]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J].
高彤 ;
杨姝影 .
环境保护, 2006, (19) :71-76
[5]   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J].
王金南 ;
万军 ;
张惠远 .
环境保护, 2006, (19) :24-28
[6]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 [J].
邓玲 ;
杜黎明 .
经济学家, 2006, (04) :60-64
[7]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整合研究 [J].
佟宝全 ;
陈才 ;
刘继生 .
地理科学, 2006, (02) :2129-2135
[8]   中国区域共同市场的生成机理研究 [J].
郭鸿懋 .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2) :80-84
[9]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宋长青 ;
冷疏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595-599
[10]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4, (S1)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