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用效率评价

被引:91
作者
马晓龙 [1 ,2 ]
保继刚 [2 ]
机构
[1] 中国旅游研究院
[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使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风景名胜区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形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有利于区域旅游发展制定更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136个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使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和空间特征刻画。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总效率的分解效率中,利用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较低;规模效率是影响总效率、并导致总效率普遍偏低的最重要因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沿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份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高效率分布带,该分布带的形成与这些省份旅游资源丰度较大、风景名胜区与各类型旅游资源之间不断产生互补和替代作用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探讨了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实际应用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38 / 8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评价及“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以无锡为例 [J].
汪芳 ;
俞曦 .
地理研究, 2008, (05) :1059-1070
[2]   旅游活动对黄石寨景区步道的影响评估 [J].
钟林生 ;
柴江豪 ;
谢婷 ;
石强 .
地理研究, 2008, (05) :1071-1077
[3]   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J].
赵清 ;
丁登山 ;
阎传海 .
地理科学, 2005, (01) :113-118
[4]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J].
何东进 ;
洪伟 ;
胡海清 ;
吴承祯 ;
陈先珍 .
生态学报, 2004, (08) :1602-1610
[5]   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的层次分析法与熵技术评价 [J].
徐菲菲 ;
刘沛林 ;
白先春 ;
宋平 .
地理研究, 2004, (03) :395-402
[6]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 [J].
张序强 ;
李华 ;
董雪旺 .
地理科学, 2003, (02) :240-244
[7]   改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
汪德根 ;
陆林 ;
刘昌雪 .
旅游学刊, 2003, (03) :67-72
[8]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J].
王铮 ;
周嵬 ;
李山 ;
王瑛 ;
黄涛 ;
蒋轶红 .
地理学报, 2001, (02) :206-213
[9]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J].
彭翔 .
旅游学刊, 2000, (01) :43-46
[10]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旅游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金华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 [J].
王仰麟 ;
杨新军 .
资源科学, 1999, (01)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