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农垦区土地沙质荒漠化过程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17
作者
赵文智
何志斌
李志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3] 甘肃 兰州
关键词
草原农垦区; 沙质荒漠化; 灌木侵入; 菌根; 空间异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沙质荒漠化正处在发展过程的河北坝上地区和沙质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流沙治理区为例,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草原沙质荒漠化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指出在草原农垦区开垦和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壤细颗粒物质、养分损失,促进了灌木侵入。灌木侵入又加剧了土壤养分、水分空间格局的改变,在灌丛周围形成一个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土壤肥力富集区,即灌丛"土壤肥岛",而在丛间发生土壤风蚀和水蚀,导致斑块状流沙甚至大面积流沙的出现。诱发荒漠化的不合理耕作、灌溉、盐渍化、过度放牧等过程同样影响菌根菌的密度和接种成功率,从而降低草地生产力。在草原地区的流沙上建立各种固沙植被不仅使流沙地土壤养分、水分异质性加强,而且使沙地景观异质性增加。还提出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来表征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程度,以空间上不同样点土壤属性变异系数(方差与平均值之比)作为沙质荒漠化土壤属性异质性的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土地沙质荒漠化过程的土壤分形特征 [J].
赵文智 ;
刘志民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6) :877-881
[2]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J].
董光荣 ;
吴波 ;
慈龙骏 ;
周欢水 ;
卢琦 ;
罗斌 .
中国沙漠, 1999, (04) :22-36
[3]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J].
王涛 ;
赵哈林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1999, (04) :3-15
[4]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J].
常学礼 ;
邬建国 .
生态学报, 1998, (03) :3-5
[5]   河北坝缘简育干润均腐土耕种过程中的退化研究 [J].
肖洪浪 ;
赵雪 ;
赵文智 .
土壤学报, 1998, (01) :129-134
[6]   河北坝上沙漠化土地褐沙蒿、冷蒿土壤生境特征研究 [J].
赵文智,赵存玉 .
中国沙漠, 1994, (04) :23-28
[7]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J].
杨培岭 ;
罗远培 ;
石元春 .
科学通报 , 1993, (20) :1896-1899
[8]  
Fractal fragmentation .2 Turcotte DL. Journal of Geographysical Research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