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中国地方猪种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55
作者
张桂香
王志刚
孙飞舟
陈伟生
杨国义
郭式健
李拥军
赵小丽
张沅
孙军
樊斌
杨述林
李奎
机构
[1]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山西省家畜冷冻精液中心,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太原,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武汉,武汉,武汉
关键词
中国地方猪种;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8.2 [];
学科分类号
090501 ;
摘要
采用FAO ISAG联合推荐的 2 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 5 6个中国地方猪品种和 3个引进猪种 (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遗传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关系。以聚类结果为基础 ,将 5 6个中国地方猪种分为 12类 :Ⅰ、Ⅱ和Ⅲ类都是《中国猪品种志》中的华北型猪种 ;Ⅳ类相当于其中的江海型猪种 ;Ⅴ、Ⅵ、Ⅶ、Ⅷ和Ⅸ类的品种大部分属于华中型 ;Ⅹ和Ⅺ类相当于华南型品种 ;Ⅻ类相当于西南型品种。提出保种场结合保护区是一种比较符合我国地方猪种实际状况的保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为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