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对不同海拔气候条件的反应——Ⅰ.叶片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被引:2
作者
李存信
张禾
林德辉
仉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海拔; 冬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子; 叶面积; 每穗粒数; 气候; 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海拔2150米(高地)和480米(低地)种植的冬小麦“凤麦13”的叶片持续时间,单叶面积,每株总叶面积,光合作用强度和产量构成因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地小麦和低地的相比,叶片持续时间更长,单叶面积和每株总叶面积较小,光合作用强度前期较低,生育中期相差不大,灌浆后明显地较高。千粒重高地小麦较高,而每穗粒数则比低地的少。从光合作用产量的角度讨论了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并提出增加高地小麦穗粒数的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J].
程大志 ;
鲍新奎 ;
陈政 .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02) :29-39
[3]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J].
路季梅 ;
俞炳杲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4) :25-31
[4]   小麦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初报) [J].
凌启鸿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1965, (03) :219-233
[5]   遮光对冬小麦穗发育的影响 [J].
戴云玲 ;
郭仲琛 ;
郑光植 ;
管康林 ;
徐桂芳 ;
汤佩松 .
作物学报, 1965, (02) :135-147
[6]   光照强度和小麦籽粒形成的关系 [J].
夏镇澳 ;
王祝华 .
作物学报, 1964, (02) :159-167
[7]  
小麦丰产研究论文集[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夏镇澳,余叔文编,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