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

被引:12
作者
韩剑
张二震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跨时最优模型; 经常项目; 现值方法;
D O I
10.19523/j.jjkx.2009.06.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020206 ;
摘要
本文对传统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建立允许利率和汇率变动并区分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扩展模型,运用VAR方法验证中国的贸易余额波动是否符合跨时最优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扩展后的跨时现值模型对实际经常项目的波动有着很好的解释力。当国内投资、政府支出、国民收入变动引起国内净产出发生变化时,中国的贸易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平滑跨时消费的工具。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也会导致资本项目变化,通过贸易差额和外资投资收益来影响经常项目。因此,调节我国经常项目余额波动不但需要考虑本国居民的即期和远期消费预期,还要加强国际间汇率和利率政策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J].
赵文军 ;
于津平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29-38
[2]   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 [J].
余永定 ;
覃东海 .
世界经济, 2006, (03) :31-41
[3]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结构性及政策性因素 [J].
王信 .
中国外汇管理, 2004, (04) :16-17
[4]   国际资金循环与中国对外资本流动 [J].
张南 .
国际金融研究, 2004, (03) :33-40
[5]  
90年代的国际收支:原因、趋势与政策[D].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6]  
Tastes and Technology in a Two-Country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 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Comovements[J] . Alan C. Stockman,Linda L. Tesa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