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冬季一次大雾天气的数值模拟和生消机制分析

被引:10
作者
林杨 [1 ]
沈桐立 [1 ]
胡琳 [2 ]
李娜 [3 ]
邓小丽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陕西省气候中心
[3] 西安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雾; 陕西; 数值模拟; 生消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NCEP 1°×1°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资料,模拟分析2005年12月30—31日发生在陕西的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相似,尤其是雾的分布特征和生消时间。逆温层的发展、维持和近地层较高的相对湿度对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的微风有利于雾产生、发展。地形追随坐标中0.85层(约1 000 m)以上的西北气流,有利于下沉增温,在低层形成逆温层。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及逆温层的破坏是大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风暴和云动力学.[M].(美)科顿(Cotton;W.R.);(美)安泽斯(Anthes;R.A.)著;叶家东等译;.气象出版社.1993,
[2]  
雾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其综合观测.[D].董剑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04
[3]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J].
李元平 ;
梁爱民 ;
张中锋 ;
罗娅 ;
刘开宇 ;
李秀连 ;
黄嘉佑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67-172+182
[4]   2004年冬季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J].
段桂兰 ;
王秀成 ;
陶建玲 .
陕西气象, 2005, (04) :16-18
[5]   陕西省大雾的气候特征 [J].
贺皓 ;
吕红 ;
徐虹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407-411
[6]   广州地区冬季一次大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J].
樊琦 ;
吴兑 ;
范绍佳 ;
蒙伟光 ;
李江南 ;
邓雪娇 ;
王安宇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83-86
[7]   西安市雾的规律分析 [J].
秦莹,刘贵华,梁谷 .
陕西气象, 1996, (02)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