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定量评价的进展与反思

被引:59
作者
丁志伟 [1 ,2 ]
张改素 [1 ,2 ]
王发曾 [1 ,2 ]
康珈瑜 [1 ,2 ]
高岭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重点实验室
[2]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五化”; 进展;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是社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五化"协调定量评价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关于"五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发现:1"五化"协调发展的内涵解读不一,评价时往往选择单指标,与综合指标差异很大。2权重计算以熵权法为主,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评价方法较少,主客观评价结合更少。3协调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主,其次为关系拟合与趋势预测法、DEA动态效率+HR模型、同步度模型等,并出现了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交叉,研究方法的层次不断提高。4空间分析方法以空间分类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主,空间重心转移轨迹、空间格局的动态演进、空间趋势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渐出现。5时空分异的机理分析主要以影响因子解读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考虑空间因素的回归模型开始出现。但"化"的过程性、阶段性分析不足,"化"与"化"协调发展的转折点及转型机制分析不足。根据研究进展的评析,从研究范式、指标选择与权重计算、研究方法、空间分析技术、时空分异的机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五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评价维度分析、加强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研究、采用多元的"五化"协调度评价方法、加强空间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的结合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丁志伟.河南大学.2014, 01
[2]   国内外“三化”协调研究进展 [J].
丁志伟 ;
张改素 ;
王发曾 ;
康江江 ;
周志民 .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04) :111-121+130
[3]   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 [J].
胡艳兴 ;
潘竟虎 ;
陈蜒 ;
张建辉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45-54
[4]   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J].
徐维祥 ;
陈国亮 ;
舒季君 ;
唐根年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5) :18-31
[5]   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J].
李君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3) :53-56
[6]   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障碍因子诊断 [J].
祖佳嬉 ;
叶长盛 ;
雷慧敏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2) :34-39
[7]   江西省11市“四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J].
黄祥芳 ;
陈建成 ;
周伟 .
城市问题, 2015, (03) :67-74+104
[8]   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J].
范辉 ;
刘卫东 ;
张恒义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1) :19-25
[9]   我国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比较分析 [J].
林倩茹 ;
罗芳 ;
许凡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10) :1169-1172+1273
[10]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J].
徐维祥 ;
舒季君 ;
唐根年 .
经济地理, 2014, (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