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的城市常住人口格网化方法研究

被引:52
作者
李翔 [1 ,2 ]
陈振杰 [1 ,2 ]
吴洁璇 [1 ,2 ]
汪文祥 [1 ,2 ]
曲乐安 [1 ,2 ]
周琛 [1 ,2 ]
韩肖锋 [3 ]
机构
[1] 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
[3]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常住人口; 格网化; 空间回归模型;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精确掌握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助于明确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人口管理能力。目前人口数据主要以行政区为单元统计,难以表现城市内部的人口分布特征。然而,在城市中,受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亮化灯光的影响,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人口回归,精度降低。如何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回归结果的精度,值得深入研究。上海是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上海面临巨大人口压力。因此,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以NPP-VIIRS(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数据、乡镇级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提取商业和居住区的灯光数据来缓解交通、城市亮化区的影响,提高灯光累计值与常住人口数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从0.7032提高至0.8026)。然后,本文用空间回归模型对上海市2013年常住人口进行回归,相对误差为10.57%,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乡(镇、街道)修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常住人口回归可以取得较高的精度,且格网化结果能够弥补传统统计数据空间分辨率低的缺点,更加详细地刻画常住人口的圈层特征与真实分布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298 / 13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对比分析——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陈晴
    侯西勇
    吴莉
    [J]. 人文地理, 2014, (05) : 94 - 100
  • [2] 基于人口普查与多源夜间灯光数据的海岸带人口空间化分析
    高义
    王辉
    王培涛
    孙晓宇
    吕婷婷
    [J]. 资源科学, 2013, 35 (12) : 2517 - 2523
  • [3]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吴玉鸣
    李建霞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 93 - 98
  • [4] 基于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关系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廖顺宝
    李泽辉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6) : 659 - 665
  • [5] 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与改革路径研究[D]. 严士清.华东师范大学 2012
  • [6] 开放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 吴洁璇.南京大学 2016
  • [7] 服务于地震应急的人口数据格网化方法研究[D]. 陈振拓.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2
  • [8] 上海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上海市统计局, 2015
  • [9]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 2015
  • [10] Modeling spatiotemporal CO 2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dynamics in China from DMSP-OLS nighttime stable light data using panel data analysis[J] . Kaifang Shi,Yun Chen,Bailang Yu,Tingbao Xu,Zuoqi Chen,Rui Liu,Linyi Li,Jianping Wu.Applied Energy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