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晚三叠世早诺利期海相瓣鳃动物群新知

被引:3
作者
鲁益鉅
机构
[1] 青海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晚三叠世; 三叠纪; 海相; 沉积相; 诺利期; 图版; 放射脊; 同心纹; 左壳; 地层; 植物化石; 登记号; 壳长; 壳面; 动物群; 动物区系; 青海大通;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1.06.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海相晚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青海南部地区,富含瓣鳃类化石。而青海北部祁连山一带,迄未发现可靠的海相晚三叠世动物群。此次在大通煤矿小煤洞,采得晚三叠世海相瓣鳃类,在本区还是首次发现。这对于研究我国三叠纪的海侵范围、古地理景观、古构造条件、本省三叠系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对青藏高原北部隆起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4+609 +609-6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贵州三迭纪生物地层问题 [J].
殷鸿福 .
地质学报, 1962, (02) :153-185+262
[2]   缅甸蛤(Burmesia)在四川西北部的发现 [J].
陈楚震 .
古生物学报, 1961, (02) :140-150
[3]  
中国的瓣鳃类化石[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编写小组 编著, 1976
[4]  
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