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红山Cu-Au矿床氧化带首次发现的副针绿矾巨晶及其多型针绿矾

被引:20
作者
秦克章 [1 ]
丁奎首 [1 ]
许英霞 [1 ,2 ]
缪宇 [1 ]
方同辉 [3 ]
徐兴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河北理工大学地质学系
[3]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氧化带; 副针绿矾巨晶; 针绿矾; 多型; 红山铜-金矿床; 东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3 [矿物的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一种艳丽的蓝紫色矿物巨晶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中、上部大量出现,经详实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测试,如 X-射线单晶及粉晶衍射测定、湿法化学分析、热分析、穆斯堡尔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等,确认其为一罕见硫酸盐矿物—副针绿矾(Paracoquimbite,Fe2(SO4)3·9H2O),是继智利丘基卡马塔巨型斑岩铜矿区1935年报道后,在世界上的又一次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该矿物晶体如此之硕大(单晶粒度可达8cm~12cm),远大于智利首次发现的晶体(1.95cm),在国内外和自然界亦堪称首例,与副针绿矾密切共生者为针绿矾,二者呈多型关系。本文副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 42.55,Fe2O3 28.19,H2O 28.72,CaO 0.02,MgO 0.01,Al2O3 0.03,Na2O 0.02,总计99.54,其 XRD 特征谱线为:4.61(100),8.89(83),3.38(67);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42.31,Fe2O3 28.61,H2O 28.98,MgO 0.01,Al2O3 0.01,总计99.92,其 XRD 特征谱线为:8.27(100),5.46(76),2.77(76)。红外光谱分析判定了不同基团及同一种基团在不同结构环境下振动模式或频率的差别。穆斯堡尔谱分析确定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中铁的氧化态、配位数以及结构中存在共价键(π键),其穆斯堡尔谱共有特征是四极矩分裂值较小,均由单一吸收峰组成。各种实验分析数据完全吻合,保证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同一标本上连续切片,通过连续系统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针绿矾与副针绿矾互为多型的成因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红山矿区氧化带中除与该矿物副针绿矾共生者外,尚有其它多种硫酸盐矿物亦为我国首次发现。目前上述诸多矿物已作为湿法冶铜及制酸工业的新型资源,副针绿矾巨大晶体的发现兼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12 / 11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of ferricopiapite, coquimbite, rhomboclase, and Fe2(SO4)3(H2O)5 [J].
Majzlan, Juraj ;
Navrotsky, Alexandra ;
McCleskey, R. Blaine ;
Alpers, Charles N. .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6, 18 (02) :175-186
[2]  
矿物穆斯堡尔谱学.[M].李哲;应育浦著;.科学出版社.1996,
[3]  
大型铜矿地质与找矿.[M].王之田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4]  
系统矿物学.[M].王濮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7,
[5]  
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M].夏元复;陈懿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6]  
矿物红外光谱图集.[M].彭文世;刘高魁 著.科学出版社.1982,
[7]  
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及铁帽评价研究.[M].李文达等著;.地质出版社.1980,
[8]  
硫化矿床氧化带研究.[M].李锡林等著;.科学出版社.1966,
[9]  
东天山东段大型铜矿床靶区优选与隐伏矿定位预测科研报告..秦克章等;..2006,
[10]  
Discovery of the Kalatage Cu-Au mineralized district and its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Paleozoic window at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Tu-Ha Basin..Qin K Z;Fang T H;Wang S L;Wang X D;.Geology in China.20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