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15
作者
李慧
邵龙义
孙珍全
刘昌凤
杨书申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室内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PM2.5;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07.02.020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解学校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同时间段内与相应室外大气浓度的关系,对学校图书馆室内外PM2.5和PM10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并且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室内PM2.5和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6.7~403.5μg/m3和33.3~537.0μg/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占主要部分,并且PM2.5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趋势基本一致。室外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影响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而室内使用空气转换装置和及时的清洁有助于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其与大气浓度关系的初探 [J].
张永 ;
李心意 ;
姜丽娟 ;
魏建荣 ;
盛欣 ;
刘玉敏 ;
郭新彪 .
卫生研究, 2005, (04) :407-409
[2]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J].
孔祥瑜 .
大众标准化, 2005, (01) :31-33
[3]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研究现状 [J].
熊志明 ;
张国强 ;
彭建国 ;
周军莉 .
暖通空调, 2004, (04) :32-36
[4]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 [J].
刘阳生 ;
沈兴兴 ;
毛小苓 ;
陈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190-196
[5]  
办公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初析[J]. 修光利,赵一先,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05)
[6]  
办公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初析[J]. 修光利,赵一先,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