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及其空间效应分解——基于SUR-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被引:11
作者
陈得文 [1 ]
陶良虎 [2 ]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趋同性; 空间效应; 效应分解; SUR模型;
D O I
10.19361/j.er.2012.03.00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 [J].
张伟丽 ;
覃成林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457-1470
[2]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J].
张晓旭 ;
冯宗宪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99-414
[3]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101-108
[4]   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14-21+69
[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吴玉鸣 ;
徐建华 .
地理科学, 2004, (06) :654-659
[6]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
[7]  
空间经济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赵伟等, 2009
[8]  
计量经济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格林, 2007
[9]  
空间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梁琦主译, 2005
[10]   σ-convergence in the presence of spatial effects [J].
Rey, Sergio J. ;
Dev, Boris .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6, 85 (02) :2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