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脉南北维管束植物生物多样性流

被引:16
作者
李振基
林鹏
叶文
陈鹭真
裘丽
陈圣宾
刘初钿
何建源
戴德升
李林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5] 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6]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物种流; 连通性; 相似性; 植物区系; 武夷山脉; 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从宏观层面定量研究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3个自然保护区中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随着气候变冷,热带性成分呈现递减趋势,温带性成分呈现递增趋势,不能互相取代.利用β多样性指数可以获得远程保护区之间丢失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βL值对保护区之间各生物类群进行测度,可以确定在某一区域是否有建立新保护区的必要,该临界值为:科的βL为5%,属的βL为15%,种的βL为20%.基于此,应该在南段和中段之间选择生境作进一步保护.武夷山脉南北3个保护区科的相似性很高,属的相似性较高,物种水平上ISJ值高于54.48%,ISC值高于70.53%,凸显了进化过程中沿着山脉的物种流作用.DGl值和βC,值表明3个保护区都是生物多样性流的重要节点,但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质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59 / 9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 [J].
丁炳扬 ;
陈根荣 ;
程秋波 ;
陈豪庭 ;
郑卿洲 ;
叶立新 .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01) :27-37
[2]   关于中国自然保护的优先科研领域 [J].
王献溥 ;
陶思明 ;
刘玉凯 .
自然资源, 1996, (01) :16-23
[3]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PROTECTED AREAS - REVIEW AND PROSPECT [J].
SLOCOMBE, DS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992, 21 (01) :49-78
[4]   NODES, NETWORKS, AND MUMS - PRESERVING DIVERSITY AT ALL SCALES [J].
NOSS, RF ;
HARRIS, LD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86, 10 (03) :299-309
[5]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吴征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6]  
植被生态学.[M].宋永昌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中国植物志.[M].吴容芳;黄淑美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8]  
植物群落学.[M].林鹏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