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26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空间作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扩展”模式为主(1987~1990年)到“单核扩展”、“多核扩展”与“点—轴”扩展模式并存(1990~1995年),直至“多核扩展”及“点—轴”等复杂扩展模式为主(1995~2000年)的变化过程,导致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县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交通干道沿线区域城市化过程明显增强,并形成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网络结构;②面积贡献率较大、转变频率较低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空间亲和性,构成中心城区或卫星城、郊区城镇的扩展核心;③面积贡献率较低的类型,其转变频率较高,分布零散,构成扩展核的外围部分,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紊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④城市化过程的内在空间机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转变频率有密切关系。在更精细的尺度上依据转变频率划分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空间分异,及其作为宏观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因子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8 / 44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