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26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空间作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扩展”模式为主(1987~1990年)到“单核扩展”、“多核扩展”与“点—轴”扩展模式并存(1990~1995年),直至“多核扩展”及“点—轴”等复杂扩展模式为主(1995~2000年)的变化过程,导致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县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交通干道沿线区域城市化过程明显增强,并形成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网络结构;②面积贡献率较大、转变频率较低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空间亲和性,构成中心城区或卫星城、郊区城镇的扩展核心;③面积贡献率较低的类型,其转变频率较高,分布零散,构成扩展核的外围部分,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紊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④城市化过程的内在空间机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转变频率有密切关系。在更精细的尺度上依据转变频率划分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空间分异,及其作为宏观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因子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8 / 4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上海的边缘城市 [J].
邓悦 ;
王铮 ;
吴永兴 .
人文地理, 2001, (05) :34-39
[2]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J].
汤建中 ;
严重敏 .
地理研究, 1985, (03) :5-13
[3]   东莞市风岗镇景观人工改造活动的空间分析 [J].
曾辉 ;
郭庆华 ;
喻红 .
生态学报, 1999, (03) :10-15
[4]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5]   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J].
张镱锂 ;
李秀彬 ;
傅小锋 ;
谢高地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0, (04) :395-406
[6]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J].
刘盛和 ;
吴传钧 ;
沈洪泉 .
地理学报, 2000, (04) :407-416
[7]   上海郊区城镇化重点突破的战略研究 [J].
张占耕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0, (01) :20-27
[8]   全球化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空间布局的特征 [J].
吴志强 ;
姜楠 .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04) :38-46+80
[9]   上海市空间扩展与环境演化的若干问题 [J].
房国坤 ;
姚士谋 ;
李昌峰 ;
管驰明 .
人文地理, 2000, (06) :17-20+28
[10]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J].
王铮 ;
邓悦 ;
宋秀坤 ;
吴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4) :33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