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再生稻产量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2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屠乃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栽培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的主要生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再生稻产量的栽培技术,包括规划生态气候适种区、选育良种、合理施肥、适留高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同时对再生稻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 [1] 天优3301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30 (02) : 30 - 32范可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邵武市大竹镇农技站
- [2] D297优明86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03) : 35 - 36童小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农技站
- [3] 再生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宜的播种期[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7 (01) : 1 - 4吴集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大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赵忠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 [5]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 2010, 25 (01) : 48 - 49甘元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邻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6] 留桩高度对培两优210再生稻产量和源库性状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 4572 - 4579黄志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不详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屠乃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江巨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7) : 5120 - 5121+5172刘爱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屠乃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刘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8]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 2006, (02) : 46 - 49徐富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熊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再生稻田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5, (08) : 20 - 20张文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46700 安徽省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46700
- [10]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 2005, (02) : 65 - 68杨惠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姜照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李义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卓传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张上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