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

被引:20
作者
张晓 [1 ,2 ]
段克勤 [3 ]
石培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云垂直结构; CloudSat卫星资料; 云水含量; 云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Cloud Sat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2006~2010年6~8月云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云发展可达到平流层,且高原东部云在5 km以下以水云存在,5~10 km以液相和固相共存的混态存在,在垂直高度10 km以上以冰云存在。由于Cloud Sat卫星资料云相的反演问题,可能会造成水云和混态云的发展上限偏低,冰云的发展下限抬升。(2)研究区整层水汽输送和云水平均路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云水含量纬向分布表现为在26.5°30.5°N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区,经向分布表现为95°E以西云水含量低于以东。(3)研究区以单云层为主,尤其在青藏高原主体。单云层平均云层厚度4182 m,云顶高度、云厚限于水汽的输送,表现为由南向北波动下降。多层云发生频率在27°N以北明显减少,说明强烈的对流运动更容易激发多层云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The features of cloud overlapping in Eastern Asia and their effect on cloud radiative forcing[J]. ZHANG Hua,PENG Jie,JING XianWen,LI JiangNan.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3(05)
[2]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J].
丁一汇 ;
孙颖 ;
刘芸芸 ;
司东 ;
王遵娅 ;
朱玉祥 ;
柳艳菊 ;
宋亚芳 ;
张锦 .
大气科学, 2013, (02) :253-280
[3]   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J].
彭杰 ;
张华 ;
沈新勇 .
大气科学 , 2013, (01) :91-100
[4]   中国地区夏季6~8月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 [J].
杨大生 ;
王普才 .
大气科学 , 2012, (01) :89-101
[5]   用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季节变化特征 [J].
汪会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大气科学, 2011, 35 (06) :1117-1131
[6]   利用星载云雷达资料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的云辐射强迫 [J].
马越界 ;
黄建平 ;
刘玉芝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5) :48-54
[7]   青藏高原云的研究进展 [J].
陈葆德 ;
梁萍 ;
李跃清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1) :66-71
[8]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周长艳 ;
李跃清 ;
李薇 ;
陈隆勋 .
高原气象, 2005, (06) :880-888
[9]   近20年全球总云量变化趋势分析 [J].
丁守国 ;
赵春生 ;
石广玉 ;
武春爱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70-677+706
[10]   青藏高原边界层高度特征对大气环流动力学效应的数值试验 [J].
卓嘎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2) :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