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部过去400年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树木年轮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瑞波 [1 ]
袁玉江 [1 ]
魏文寿 [1 ]
喻树龙 [1 ]
尚华明 [1 ]
王丽丽 [1 ,2 ]
陈峰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昌都地区; 树木年轮; 平均最低气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过去400年中,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经历了6个偏暖和6个偏冷的变化阶段,并有明显的6个持续变暖和5个持续变冷阶段,变暖缓慢,而变冷迅速。变冷、变暖阶段中以20世纪60年代的迅速降温和70~80年代的升温最为典型。昌都地区秋、冬季节平均最低气温以5年、11年、102~103年的准周期变化最为显著。比较发现,近百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与北半球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初到30年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缓慢上升,40年代急剧下降,50年代气温回升,60年代初期气温再次下降,60年代末以后气温逐步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青海杂多圆柏年轮指示的近700年旱涝变化 [J].
时兴合 ;
秦宁生 ;
邵雪梅 ;
汪青春 ;
朱西德 ;
朱海峰 .
高原气象, 2009, 28 (04) :769-776
[2]   青藏高原东北部树木年轮记录揭示的最高最低温的非对称变化 [J].
勾晓华 ;
陈发虎 ;
杨梅学 ;
Gordon Jacoby ;
方克艳 ;
田沁花 ;
张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1) :1480-1492
[3]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3500年树轮定年年表的初步建立 [J].
邵雪梅 ;
王树芝 ;
徐岩 ;
朱海峰 ;
许新国 ;
肖永民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477-485
[4]   基于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多种代用资料的相似性研究 [J].
龚志强 ;
封国林 .
物理学报, 2007, (06) :3619-3629
[5]   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来降水量的突变分析 [J].
黄磊 ;
邵雪梅 ;
刘洪滨 ;
梁尔源 ;
王丽丽 .
地理学报, 2006, (07) :713-719
[6]   近千年青藏高原的温度变化 [J].
杨保 ;
Achim Braeuning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3) :104-107
[7]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 [J].
刘禹 ;
安芷生 ;
马海州 ;
蔡秋芳 ;
刘征宇 ;
John KKutzbach ;
史江峰 ;
宋惠明 ;
孙军艳 ;
易亮 ;
李强 ;
杨银科 ;
王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61-471
[8]   利用多条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高原近250年年平均气温序列 [J].
汪青春 ;
秦宁生 ;
李栋梁 ;
时兴合 ;
王振宇 ;
李林 ;
朱西德 .
高原气象, 2005, (03) :320-325
[9]   近1100年来柴达木盆地干湿气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J].
李林 ;
王振宇 ;
秦宁生 ;
李栋梁 ;
朱西德 ;
汪青春 .
高原气象, 2005, (03) :326-330
[10]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柴达木地区5~6月地温 [J].
朱西德 ;
秦宁生 ;
李栋梁 ;
王振宇 ;
李林 ;
汪青春 .
高原气象, 2005, (03) :3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