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空测云技术现状及进展

被引:49
作者
高太长 [1 ]
刘磊 [1 ]
赵世军 [1 ]
孙学金 [1 ,2 ]
刘剑 [3 ]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部队
关键词
云; 全天空; 测云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5 [云的观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云是一种常见和重要的天气现象,在大气辐射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云的形态、分布、数量及其变化标志着大气运动的状况。云的观测对军事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业务上尚未实现云的自动观测,单点测量云高的仪器已经较为成熟,然而云量和云状的自动观测仪器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文中总结了目前地基全天空测云仪器现状,分析了全天空云图获取、镜头保护、云点识别、云量计算、云高计算和云状识别等几个测云技术问题,最后从相关测量技术和产品应用角度做一定的思考和展望,认为需要从提高仪器性能、加强云高测量技术攻关、建立器测云分类标准等方面推进全天空测云仪器业务化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模糊纹理光谱的全天空红外图像云分类 [J].
孙学金 ;
刘磊 ;
高太长 ;
赵世军 ;
刘剑 ;
毛节泰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2) :157-163
[2]   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 [J].
孙学金 ;
高太长 ;
翟东力 ;
赵世军 ;
练进根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 (05) :761-764
[3]   全天空云图获取的一种方式及算法实现 [J].
孙晓钢 ;
孙学金 ;
牛珍聪 ;
高太长 .
气象科学, 2008, (03) :338-341
[4]   地基热红外亮温遥感云底高度可行性的模拟研究 [J].
章文星 ;
吕达仁 ;
常有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354-363
[5]   双站数字摄像测量云高 [J].
谭涌波 ;
陶善昌 ;
吕伟涛 ;
刘亦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29-637
[6]   多光谱卫星图像的一种模糊聚类方法 [J].
吴咏明 ;
张韧 ;
蒋国荣 ;
孙照渤 ;
牛生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6) :689-696
[7]   用神经网络方法对NOAA-AVHRR资料进行云客观分类 [J].
师春香 ;
瞿建华 .
气象学报, 2002, (02) :250-255+261
[8]   全天空数字相机观测云量的初步研究 [J].
霍娟 ;
吕达仁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2) :242-246
[9]   我国卫星总云量与地面总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J].
翁笃呜 ;
韩爱梅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1) :33-38
[10]   云图纹理特征的抽取与云的自动分类 [J].
傅德胜,王新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4) :53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