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调解的滥用和强制趋势

被引:32
作者
周永坤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诉讼; 解决纠纷; 强制调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诉讼调解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涵。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民事诉讼调解经历了从一度过热到渐渐趋冷,然后又走向重兴的“U”字形过程。在这中间有许多可以认真总结的经验,也有许多引人思考的问题。但从国际司法界的发展大势来讲,调解,即ADR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采纳和接受。ADR即英文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缩写,其字面意义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也可以根据其内容实质意译为“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或“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法院外纠纷解决方式”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和摸索ADR的实践经验,原则是既将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引入民事诉讼程序,强调调解作为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地位,同时又不使其偏离法治的轨道。当前,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在法理层面,诉讼调解一直是中国法学界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至今仍有争议的法律问题。各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化着人们的认识。应当说,理论探讨可能对司法实践产生影响,司法实践同样也会推动理论的发展,这或许正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正确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68+176 +1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程序正义.[M].()迈克尔·D.贝勒斯(MichaelD.Bayles)著;邓海平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2] 法律的道德性.[M].(美)富勒(LonL.Fuller)著;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
  • [3] 原始人的法.[M].(美)霍贝尔(Hoebel;E.Adamson)著;严存生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 [4]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法]勒内·达维德 著;漆竹生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