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王宏立 [1 ]
张祖立 [1 ]
张伟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寒地; 土壤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方式(耙地覆盖、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以传统翻耕为对照组,建立了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4月21日至5月20日前后,保护性耕作土壤日平均温度明显高于传统翻耕土壤日平均温度,其中耙地覆盖比对照组日均土壤温度高0.58℃,深松覆盖比对照组日均土壤温度高1.22℃,免耕覆盖比对照组日均土壤温度高1.67℃;5月底以后保护性耕作土壤日平均温度低于传统翻耕。研究还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相比,5,10,15,20cm各层土壤平均分别增温0.7~2.6℃、0.5~1.4℃、0.3~1.1℃、0.1~1.0℃,随着土壤层深度的增加,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D]. 冯聚凯.河北农业大学 2006
[2]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 [J].
逄焕成 .
土壤通报, 1999, (04) :31-32
[3]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J].
江永红 ;
宇振荣 ;
马永良 .
土壤通报, 2001, (05) :209-213
[4]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J].
许翠平 ;
刘洪禄 ;
车建明 ;
赵立新 .
灌溉排水, 2002, (03) :24-27
[5]   对板栗园树盘土壤双重覆盖的效应研究 [J].
刘春生 ;
杨吉华 ;
马玉增 ;
郑永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69-71
[6]  
豫西旱坡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分析[D]. 黄明.河南农业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