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29
作者
王芳 [1 ,2 ]
张小雷 [1 ]
杨兆萍 [1 ]
栾福明 [3 ]
熊黑钢 [4 ]
王昭国 [1 ,2 ]
时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丽水学院商学院
[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历史时期; 文化遗址; 时空分布;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运用Arc GIS软件对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遗址时空演变特征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夏—西周到清—近现代6个时期中,遗址数量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出现频率呈倒"V"型变化,从萌芽阶段到巅峰阶段,至衰落阶段。2遗址的空间分布格局由前3个时期的"东高西低"转变为后3个时期的"西高东低",人类活动空间重心发生了转移。3遗址主要分布在15级坡度上,其比重由春秋—秦时期的75%增至清—近现代时期的93.75%;而遗址集中分布高程则由春秋—秦和西汉—南北朝时期的48级转移到后3个时期的14级,且其数量表现出明显的从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向低海拔平原、从高坡度向低坡度转移。4研究区遗址演变模式与典型干旱区遗址迁移模式相反,表现为特殊的"中上游→下游"迁移的"湿润模式"。5研究区文化遗址分布、时空演变受政治、经济、生产力等人文因素和地貌、海拔、坡度、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其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虽然遗址分布和演变表现出一定的河谷谷地、阶地、平原、水资源等"自然因素"指向性规律,但更突出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商贸交通等"人文力量"指向性规律,这一点在中后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796 / 8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J].
郭媛媛 ;
莫多闻 ;
毛龙江 ;
王守功 ;
李水城 .
地理学报, 2013, 68 (04) :559-570
[2]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 [J].
李开封 ;
朱诚 ;
王鑫浩 ;
曹波 ;
赵小帆 .
地理学报, 2013, 68 (01) :58-68
[3]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J].
吴立 ;
朱诚 ;
郑朝贵 ;
李枫 ;
马春梅 ;
孙伟 ;
李溯源 ;
水涛 ;
王鑫浩 ;
邵仕训 ;
周曜 ;
何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7) :903-916
[4]   基于GIS的4kaB.P.气候事件前后甘青史前遗址分布分析 [J].
侯光良 ;
许长军 ;
肖景义 .
地理科学, 2012, 32 (01) :116-120
[5]   新疆伊犁河谷风沙沉积晚全新世孢粉记录及气候变化 [J].
姜修洋 ;
李志忠 ;
陈秀玲 ;
靳建辉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855-861
[6]   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 [J].
李中轩 ;
朱诚 ;
闫慧 .
地理科学, 2011, 31 (02) :239-243
[7]   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粒度旋回与气候变化 [J].
李志忠 ;
凌智永 ;
陈秀玲 ;
王少朴 ;
曹相东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613-619
[8]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J].
邓辉 ;
陈义勇 ;
贾敬禹 ;
莫多闻 ;
周昆叔 .
地理学报, 2009, 64 (09) :1113-1125
[9]   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 [J].
倪金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489-493
[10]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J].
吴立 ;
王心源 ;
周昆叔 ;
莫多闻 ;
高超 ;
刘丽 ;
韩伟光 .
地理学报, 2009, 64 (01) :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