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35
作者
保永文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引进; 吸收能力; 门槛效应;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7.06.004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外技术引进与本土创新增长:互补还是替代——基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 [J].
肖利平 ;
谢丹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9) :75-92
[2]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工业创新能力——来自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思明 ;
侯鹏 ;
赵彦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3) :40-57
[3]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 [J].
刘小鲁 .
经济评论, 2011, (03) :88-96
[4]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5]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 [J].
韩玉雄 ;
李怀祖 .
科学学研究, 2005, (03) :377-382
[6]  
The two faces of R & D and human capital: Evidence from W estern E uropean regions[J] . Johanna Vogel.Pap Reg Sci . 2015 (3)
[7]  
Patent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Economic History[J] . Petra Moser.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2013 (1)
[8]   Is there complementarity or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D strategies? [J].
Hagedoorn, John ;
Wang, Ning .
RESEARCH POLICY, 2012, 41 (06) :1072-1083
[9]  
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 . Albert G. Z. Hu,Gary H. Jefferson,Qian Jinchang.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5 (4)
[10]  
How do foreign patent rights affect U.S. exports, affiliate sales, and licenses?[J] . Pamela J. Smit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