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19
作者
郝瑜 [1 ]
周光礼 [2 ]
罗云 [1 ]
曾鹿平 [3 ]
机构
[1] 陕西科技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3]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延安模式; 中国模式; 干部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始于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经历了从速成培训班到正规学校教育、从干部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转变。其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学者治校和民主管理;重视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实行分类招考、科学选材、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基础,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中国逻辑,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始禀赋,开启了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延河边的文人们[M]. 东方出版中心 , 朱鸿召, 2010
  • [2] 延安大学史[M]. 人民出版社 , 《延安大学史》编委会, 2008
  • [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耀灿主编, 1999
  • [4]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央档案馆编, 1991
  • [6] 回忆与研究[M].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 李维汉 著, 1986
  • [7]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