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76
作者
刘建峰 [1 ]
迟效国 [1 ]
董春艳 [2 ]
赵芝 [1 ]
黎广荣 [1 ]
赵院冬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小兴安岭东部;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年代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全岩-单矿物的Rb-Sr法和锆石激光剥蚀等离子体U-Pb法定年研究,确定小兴安岭东部地区存在508~471Ma的早古生代花岗岩。根据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特征,进一步将小兴安岭东部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划分为与高级变质岩伴生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508Ma±15Ma)、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499Ma±1Ma)和碱长-碱性花岗岩(471Ma±3Ma)3种岩石组合类型。上述3类花岗岩组合的依次出现反映了同碰撞-碰撞后伸展的构造演化特点,表明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存在碰撞造山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Discovery of the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WU Guang1,2, SUN Fengyue1, ZHAO Caisheng3, LI Zhitong2, ZHAO Ailin2, PANG Qingbang2 & LI Guangyuan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China;2.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henyang110032, China;3.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
[2]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A.A.Abdel Rahman .
科学通报, 2005, (12) :1239-1247
[3]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张艳斌 ;
高山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74-181
[4]   小兴安岭东部清水岩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地球学报, 2004, (02) :213-218
[5]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6]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J].
宋彪 ;
张玉海 ;
万渝生 ;
简平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6-30
[7]   黑龙江伊春早寒武世西伯利亚型动物群 [J].
段吉业 ;
安素兰 .
古生物学报, 2001, (03) :362-370
[8]   中国东北麻山杂岩晚泛非期变质的锆石SHRIMP年龄证据及全球大陆再造意义 [J].
Simon A Wilde ;
吴福元 ;
张兴洲 .
地球化学, 2001, (01) :35-50
[9]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林强 .
岩石学报, 1999, (02) :22-30
[10]   吉林省延边地区二叠纪的三类植物群与古陆缘再造 [J].
彭玉鲸,刘爱,李文锁,赵成弼 .
吉林地质, 1999, (01)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