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新农村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策略

被引:3
作者
李莎 [1 ]
谢波 [2 ]
夏雨纯 [3 ]
钱羿阳 [4 ]
机构
[1] 长江大学
[2] 武汉大学
[3] 北京大学
[4] 美国罗德岛设计艺术学院
关键词
新农村; 土地利用; 非集约化; 规划策略;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8.069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湖北省武汉市边缘区的隆兴村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表明,土地流转后的新农村存在显著的土地利用非集约化问题。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其成因主要为村庄被动式老龄化、土地增值有限、空间规划失效和配套保障政策缺失。未来应该开展新一轮土地整理与空间规划以用足土地,开展基于乡村文化传承的宅基地置换、基于规模经营理念的农用地重新整合和基于定期需求度调查的公用地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 2005
[2]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J].
薛力 .
城市规划, 2001, (06) :8-13
[3]   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 [J].
董国礼 ;
李里 ;
任纪萍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25-63+243
[4]   土地流转视域下的“空心村”治理 [J].
张志胜 .
新视野, 2009, (02) :30-32
[5]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改革与突破口选择 [J].
陶然 ;
王瑞民 ;
潘瑞 .
城市规划, 2015, 39 (01) :9-15
[7]   空心村改造农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市白云区235户农户调查数据 [J].
李明月 ;
黄明进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9) :120-124
[8]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效果研究 [J].
王德 ;
刘律 .
城市规划, 2012, 36 (06) :47-54+83
[9]   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 [J].
刘冰 .
城市规划学刊, 2012, (03) :122-123
[10]   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J].
谷晓坤 ;
周小萍 ;
卢新海 .
经济地理, 2009, 29 (05) :832-83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