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空间扩张下西安市边缘区社会脆弱性多尺度评估

被引:38
作者
黄晓军 [1 ,2 ]
王晨 [1 ]
胡凯丽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评估框架; 指标体系; 城市边缘区; 失地农民; 西安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社会脆弱性评估是解析社会脆弱性要素关系、量化社会脆弱性程度、识别脆弱空间单元或社会群体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脆弱性精准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外部扰动、内在结构、构成维度、尺度层级4个方面阐释了社会脆弱性概念内涵,并建立起社会脆弱性评估框架(SVAF),明确了社会脆弱性评价流程、评价目标、评价要素和数据方法,提出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例,视快速空间扩张为城市边缘区社会系统的主要扰动因子,开展多尺度社会脆弱性评价,得出街道、社区和农户3个尺度上的社会脆弱性空间(类型)分异结果。街道尺度上,低社会脆弱性街道占主体(48%),且多邻近市中心;社区尺度上,居住开发型社区社会脆弱性最高,教育功能型最低;农户尺度上,社会脆弱性以中等为主(52.7%),高社会脆弱性农户(17.5%)少于低社会脆弱性农户(29.9%)。随着街道—社区—农户尺度的下降,社会脆弱性指数的低值化集中趋势愈发显著,在农户—社区尺度之间,社会脆弱性指数等级对应关系相对明显,而其他两个尺度间并不显著。本研究可在社会脆弱性评价流程、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方法组织以及多尺度评价等方面为社会脆弱性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002 / 101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西安快速城市化边缘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J].
何艳冰 ;
黄晓军 ;
翟令鑫 ;
闫倩 ;
杨新军 .
地理学报, 2016, 71 (08) :1315-1328
[2]   基于VSD框架的半干旱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化与模拟 [J].
陈佳 ;
杨新军 ;
尹莎 ;
吴孔森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172-1188
[3]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中国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J].
谢盼 ;
王仰麟 ;
刘焱序 ;
彭建 .
地理学报, 2015, 70 (07) :1041-1051
[4]   “未来地球”科学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J].
辛源 ;
王守荣 .
中国软科学, 2015, (01) :20-27
[5]   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 [J].
黄晓军 ;
黄馨 ;
崔彩兰 ;
杨新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1) :1512-1525
[6]   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彭建 ;
马晶 ;
袁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8) :1068-1077
[7]   基于VSD模型的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 [J].
李平星 ;
樊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5) :779-788
[8]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J].
王岩 ;
方创琳 ;
张蔷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755-768
[9]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J].
周利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4) :20-28
[10]   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脆弱性——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的一个嘎查为例 [J].
张倩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6) :171-1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