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84
作者:
宗秀影
[1
]
刘高焕
[2
]
乔玉良
[1
]
林松
[1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黄河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6年的三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软件,我们对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人工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天然湿地的比重在降低。其中,滩涂和柽柳灌草丛景观明显萎缩。(2)一些重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斑块个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一直在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3)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其中,18.1%的芦苇草甸转化为农田;26.6%的翅碱蓬草甸转化为盐田;11.9%的芦苇沼泽转化为芦苇草甸。(4)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黄河断流、泥沙淤积和自身演替动力等。人为驱动力主要为农田开垦、滩涂的开发与围垦、油田开发和人工建筑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