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84
作者
宗秀影 [1 ]
刘高焕 [2 ]
乔玉良 [1 ]
林松 [1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黄河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6年的三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软件,我们对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人工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天然湿地的比重在降低。其中,滩涂和柽柳灌草丛景观明显萎缩。(2)一些重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斑块个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一直在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3)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其中,18.1%的芦苇草甸转化为农田;26.6%的翅碱蓬草甸转化为盐田;11.9%的芦苇沼泽转化为芦苇草甸。(4)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黄河断流、泥沙淤积和自身演替动力等。人为驱动力主要为农田开垦、滩涂的开发与围垦、油田开发和人工建筑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3S与模型方法的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述评 [J].
郭程轩 ;
徐颂军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5) :86-90
[2]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J].
张国坤 ;
邓伟 ;
吕宪国 ;
宋开山 ;
李恒达 ;
张洪岩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2) :204-210
[3]   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J].
周连义 ;
江南 ;
吕恒 ;
李俊杰 ;
曹凯 .
资源科学, 2006, (05) :24-29
[4]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J].
韩美 ;
张晓惠 ;
刘丽云 .
生态环境, 2006, (04) :872-875
[5]   闽江口湿地遥感时空演变应用分析 [J].
兰樟仁 ;
张东水 ;
邱荣祖 ;
陈亨霖 .
地球信息科学, 2006, (01) :114-120
[6]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J].
杨立凯 .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5, (03) :31-32+34
[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 [J].
郭笃发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907-912
[8]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J].
李静 ;
赵庚星 ;
范瑞彬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117-122
[9]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J].
叶庆华 ;
刘高焕 ;
姚一鸣 ;
Marco RUSSI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2) :141-148+219
[10]   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 [J].
余国营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