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伦理的可能性:“金规则”的三种模式

被引:23
作者
邓晓芒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关键词
金规则; 儒教—犹太教理解模式; 基督教理解模式; 康德理解模式; 道德律; 全球伦理;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2.04.001
中图分类号
B824 [社会公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将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金规则”区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式,即1.“儒教—犹太教理解模式”,2.“基督教理解模式”,3.“康德理解模式”。作者指出,第一种模式未能摆脱等级、地位、种族、血缘等等外在的束缚,其适用性随着范围的扩大而缩小;第二种模式摆脱了外在世俗的束缚,将个人唯一地建立在“灵”之上,但未摆脱上帝权威的束缚,其普世性仍带有强制性;唯有第三种模式是建立在人人具有的个体人格和理性之上,是真正普适的道德律,其他形式的“金规则”都要从这一层次上来理解才会具有道德性,也唯有它才是真正适合于充当“全球伦理”的“金规则”的。其缺点是太理性,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但这是人性内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大众塔木德.[M].()亚伯拉罕·柯恩(AbrahamCohen)原著;盖逊译;.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 [2] 中国宗教与基督教.[M].秦家懿;(德)孔汉思(Kung;Hans)著;吴华译;.三联书店.1990,
  • [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 [4]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译.商务印书馆.1961,
  • [5] 哲学史讲演录.[M].[德]黑格尔;G·W·F· 著;贺麟等 译.商务印书馆.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