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间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与企业产权演进逻辑

被引:11
作者
黄桂田
李正全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北京
关键词
要素; 相对稀缺; 企业; 产权;
D O I
10.19523/j.jjkx.2003.05.004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现有的企业产权配置理论是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通过比较要素的“特性”展开讨论的,然而从要素间在质的规定性上进行比较,本身具有不可比性。如果将企业看成是由多个要素所有者为取得合作收益而结成的特别合约,那么,各个要素所有者博弈企业的权益,其“谈判势力”的大小不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要素在性质上的特别之处,而在于供求量对比中显现出的各个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高低。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要素所有者间“谈判势力”大小,由此决定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这一结论能够逻辑一致性地、历史地、动态地解释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演进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企业与市场:相关关系及其性质——一个基于回归古典的解析框架 [J].
黄桂田 ;
李正全 .
经济研究, 2002, (01) :72-79+96
[2]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 [J].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2, (01) :80-88
[3]   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6, (09) :3-15+53
[4]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J].
周其仁 .
经济研究, 1996, (06) :71-80
[5]  
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杨瑞龙主编, 2001
[6]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英)A.斯密著,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