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被引:15
作者
白奚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黄老之学; 道家; 范蠡; 百家争鸣; 稷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本文对先秦黄老之学进行了系统地考察 ,认为盛行于战国中后期的黄老之学同范蠡的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范蠡之学受之于其师计然 ,计然很可能就是班固记述的老子弟子文子 ,这样 ,范蠡的思想通过师承计然而与老子的思想相接续。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成功之后 ,便泛海北上来到齐国定居 ,从而把老子思想由南方传到了北方 ,并最终导致了齐国稷下黄老之学的产生。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应确定为“道法结合、兼采百家” ,道论以及与其相关的若干形而上的思想理论 ,是黄老之学的哲学基础 ,基于人性理论的法治主张则是黄老之学的主体内容。黄老之学吸收了百家之长 ,在理论上较之其他学派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而能够最终“压倒百家” ,引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1+152 +1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稷下学研究.[M].白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  
十批判书.[M].郭沫若著;.东方出版社.1996,
[3]  
道教概说.[M].李养正著;.中华书局.1989,
[4]  
古学甄微.[M].蒙文通著;.巴蜀书社.1987,
[5]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6]  
风俗通义.正失....,
[7]   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 [J].
李学勤 .
浙江学刊, 1990, (01) :99-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