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李晓东
孙景生
张寄阳
申孝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关键词
水分处理; 灌水水平; 冬小麦; 产量;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6.085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1373 / 113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 [J].
兰霞 ;
周殿玺 ;
兰林旺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17-22
[2]   高产小麦籽粒灌浆规律的研究 [J].
吴玉娥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9, (02) :5-7
[3]   高产小麦粒重形成的灌浆特性分析 [J].
刘丰明 ;
陈明灿 ;
郭香凤 ;
张淑敏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7, (06) :38-41
[4]   冬小麦推迟春季首次灌水后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J].
马瑞昆,蹇家利,刘淑贞,贾秀领,王学臣 .
华北农学报, 1995, (04) :20-25
[5]   冬小麦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J].
李德全 ;
郭清福 ;
张以勤 ;
邹琦 ;
程炳嵩 .
作物学报, 1993, (02) :1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