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后美国时代的互联网与国家
被引:18
作者:
洪宇
[1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2] 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国家理论;
网络地域政治;
国家与传播;
社会性治理;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200317.008
中图分类号:
TP393.09 [];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0402 ;
摘要:
全球互联网嵌入并延续着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政治经济格局。在此不均衡性和非代表性的基础上,美国主导的治理方案却指向全球同一的、非领土性、割裂国家与集体权利有机联系的政治体。所导致的结果是,既有制度安排内部不断涌现话语和观念之争。始于2008年的全球数字化衰退更是激化之于国家角色的想象嬗变与实践裂变。这使得何为国家复归、国家为何复归、国家如何复归成为"后美国时代"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冲突焦点。本文在技术与国家两个层面提出理论进路:(1)从媒介本体论转向社会-技术复合体概念,以此打破治理讨论的绝对化思维,扩大本土模式的去标签化空间;(2)借鉴战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正视"互联网中的国家"以及国家之于传播关系、传播资源、传播制度的复杂性和流动性角色。本文认为,"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标准和行动准星的国家复归,是服务于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手段与历史性步骤。从实践环境、治理目标与道德内涵角度,中国推动主权模式毋宁说是开放式的,是以国家为基石的多利益攸关方机制。因此,如何调用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开放式网络主权与新型的多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7
页数:22
相关论文